1. 胶粘剂粘接 适用于管外径不大于160mm的管道连接。 粘接前,管端必须倒角,倒角坡度为 30°,倒 角尖端厚约为管材壁厚的 1/3,但不宜小于 3mm。承口和管端套接部分必须用清洗剂擦拭 干净,用 400 目以下的砂纸将承口和管端套接 部分打毛,均匀涂敷胶粘剂。插入时快速插到 底部,同时适当进行旋转,以便胶粘剂能分布 均匀,但旋转角度不宜超过 90°,并保持 30 秒钟方可移动。多余的溶剂即时擦干净,以免 使用过程中发生“溶剂破裂”现象。
2. 弹性密封圈连接 适用于 63mm 以上规格的管材间的连接。 管端倒角坡度为 15°。尖端厚度为管村壁厚的 1/3。为便于密封圈和管材套入,可涂敷适量 润滑剂(通常使用肥皂水)于凹槽,密封圈表 面及管端。套接深度应比承口深度短 10-20mm。 对于大口径管材,可用厚木板垫于管端,以木 槌或铁棒击入,或以拉紧器拉紧。
3. 法兰接头连接 适用于 63mm 以上规格的管材间或管材与金属管间 的连接。在对破损管道抢修时,这种方法安全可靠,而 且简单、迅速。
4. 螺纹连接 适用于 20mm-63mm 规格的管材与金属管 及配件间的连接。为增加联接处的强度,一般 在小管件承口处镶有螺纹铜接头。螺接处宜采 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作密封填充物。
5. 活接连接 适用于63mm以下规格的管材间或管材与 钢管间的连接。
1. 室内管道的定位一般采用喉码或管卡固 定,位置应准确无误,不得使管道发生轴向弯 曲变形,且不应使管道过分紧固,应允许管道 因热胀冷缩而有轻微移动。
2. 为确保管道安全,减少变形,立管和水平 的支承间距不得大于下表规定值。 3. 在温差较大的地区,要采取补偿热胀冷缩 的措施。
4. 在管道的配水点或受力点,必须用混凝土 加固,如弹性密封圈连接的管道两端,为防止 管道受水压作用脱落,必须在掩埋或加固后方 可试水压;弯头及“T 型”接头部分,由于受 不均衡应力作用,为防止管道变形甚至崩溃,
1. 埋地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尖硬物体。土壤颗粒径不宜大于 12mm, 必要时可铺设厚的砂垫层于沟 底。回填时,应先用砂垫层填至管顶上侧 300mm 处, 经压实后方可回填原土。
2. 管道的掩埋深度,室内不且小于 450mm,人行道处不宜小于 900mm。室外窗越 马路时,当小于 1.2m 时,必须加盖混凝土板,以提供额外保护。
1. 为确保管道安全使用,给水用 UPVC 管道系统使用前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 力一般为管道系统工作压力 1.5 倍,但不得小于 0.6Mpa。
2. 试压前的注意事项 (1) 对粘接连接的管道,必须在粘接 24 小时后方可试水压。 (2) 采用弹性密封件连接时,须填砂、填土埋设后方可试水压。 (3) 试压时严禁从消防栓处加压。
3. 测试步骤 :(1) 管道充水:将管线上所有用水器具的制水阀打开,以便充水时能顺利排气。 用往复泵缓慢地向管道中充水,当阀门中有水涌出时,从低处往高处逐个关掉制水 阀。 (2) 试压: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小于 10min,其间应多次打开阀门排气。当 升至规定压力后,恒定 1h,观察接头处有无漏水现象。1h 后,重新补压试验压力, 15min 内压力降不超过 0.05Mpa 为合格。
1. 胶粘剂粘接 适用于管外径不大于160mm的管道连接。 粘接前,管端必须倒角,倒角坡度为 30°,倒 角尖端厚约为管材壁厚的 1/3,但不宜小于 3mm。承口和管端套接部分必须用清洗剂擦拭 干净,用 400 目以下的砂纸将承口和管端套接 部分打毛,均匀涂敷胶粘剂。插入时快速插到 底部,同时适当进行旋转,以便胶粘剂能分布 均匀,但旋转角度不宜超过 90°,并保持 30 秒钟方可移动。多余的溶剂即时擦干净,以免 使用过程中发生“溶剂破裂”现象。
2. 弹性密封圈连接 适用于 63mm 以上规格的管材间的连接。 管端倒角坡度为 15°。尖端厚度为管村壁厚的 1/3。为便于密封圈和管材套入,可涂敷适量 润滑剂(通常使用肥皂水)于凹槽,密封圈表 面及管端。套接深度应比承口深度短 10-20mm。 对于大口径管材,可用厚木板垫于管端,以木 槌或铁棒击入,或以拉紧器拉紧。
3. 法兰接头连接 适用于 63mm 以上规格的管材间或管材与金属管间 的连接。在对破损管道抢修时,这种方法安全可靠,而 且简单、迅速。
4. 螺纹连接 适用于 20mm-63mm 规格的管材与金属管 及配件间的连接。为增加联接处的强度,一般 在小管件承口处镶有螺纹铜接头。螺接处宜采 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作密封填充物。
5. 活接连接 适用于63mm以下规格的管材间或管材与 钢管间的连接。
1. 室内管道的定位一般采用喉码或管卡固 定,位置应准确无误,不得使管道发生轴向弯 曲变形,且不应使管道过分紧固,应允许管道 因热胀冷缩而有轻微移动。
2. 为确保管道安全,减少变形,立管和水平 的支承间距不得大于下表规定值。 3. 在温差较大的地区,要采取补偿热胀冷缩 的措施。
4. 在管道的配水点或受力点,必须用混凝土 加固,如弹性密封圈连接的管道两端,为防止 管道受水压作用脱落,必须在掩埋或加固后方 可试水压;弯头及“T 型”接头部分,由于受 不均衡应力作用,为防止管道变形甚至崩溃,
1. 埋地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尖硬物体。土壤颗粒径不宜大于 12mm, 必要时可铺设厚的砂垫层于沟 底。回填时,应先用砂垫层填至管顶上侧 300mm 处, 经压实后方可回填原土。
2. 管道的掩埋深度,室内不且小于 450mm,人行道处不宜小于 900mm。室外窗越 马路时,当小于 1.2m 时,必须加盖混凝土板,以提供额外保护。
1. 为确保管道安全使用,给水用 UPVC 管道系统使用前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 力一般为管道系统工作压力 1.5 倍,但不得小于 0.6Mpa。
2. 试压前的注意事项 (1) 对粘接连接的管道,必须在粘接 24 小时后方可试水压。 (2) 采用弹性密封件连接时,须填砂、填土埋设后方可试水压。 (3) 试压时严禁从消防栓处加压。
3. 测试步骤 :(1) 管道充水:将管线上所有用水器具的制水阀打开,以便充水时能顺利排气。 用往复泵缓慢地向管道中充水,当阀门中有水涌出时,从低处往高处逐个关掉制水 阀。 (2) 试压: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小于 10min,其间应多次打开阀门排气。当 升至规定压力后,恒定 1h,观察接头处有无漏水现象。1h 后,重新补压试验压力, 15min 内压力降不超过 0.05Mpa 为合格。
1. 胶粘剂粘接 适用于管外径不大于160mm的管道连接。 粘接前,管端必须倒角,倒角坡度为 30°,倒 角尖端厚约为管材壁厚的 1/3,但不宜小于 3mm。承口和管端套接部分必须用清洗剂擦拭 干净,用 400 目以下的砂纸将承口和管端套接 部分打毛,均匀涂敷胶粘剂。插入时快速插到 底部,同时适当进行旋转,以便胶粘剂能分布 均匀,但旋转角度不宜超过 90°,并保持 30 秒钟方可移动。多余的溶剂即时擦干净,以免 使用过程中发生“溶剂破裂”现象。
2. 弹性密封圈连接 适用于 63mm 以上规格的管材间的连接。 管端倒角坡度为 15°。尖端厚度为管村壁厚的 1/3。为便于密封圈和管材套入,可涂敷适量 润滑剂(通常使用肥皂水)于凹槽,密封圈表 面及管端。套接深度应比承口深度短 10-20mm。 对于大口径管材,可用厚木板垫于管端,以木 槌或铁棒击入,或以拉紧器拉紧。
3. 法兰接头连接 适用于 63mm 以上规格的管材间或管材与金属管间 的连接。在对破损管道抢修时,这种方法安全可靠,而 且简单、迅速。
4. 螺纹连接 适用于 20mm-63mm 规格的管材与金属管 及配件间的连接。为增加联接处的强度,一般 在小管件承口处镶有螺纹铜接头。螺接处宜采 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作密封填充物。
5. 活接连接 适用于63mm以下规格的管材间或管材与 钢管间的连接。
1. 室内管道的定位一般采用喉码或管卡固 定,位置应准确无误,不得使管道发生轴向弯 曲变形,且不应使管道过分紧固,应允许管道 因热胀冷缩而有轻微移动。
2. 为确保管道安全,减少变形,立管和水平 的支承间距不得大于下表规定值。 3. 在温差较大的地区,要采取补偿热胀冷缩 的措施。
4. 在管道的配水点或受力点,必须用混凝土 加固,如弹性密封圈连接的管道两端,为防止 管道受水压作用脱落,必须在掩埋或加固后方 可试水压;弯头及“T 型”接头部分,由于受 不均衡应力作用,为防止管道变形甚至崩溃,
1. 埋地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尖硬物体。土壤颗粒径不宜大于 12mm, 必要时可铺设厚的砂垫层于沟 底。回填时,应先用砂垫层填至管顶上侧 300mm 处, 经压实后方可回填原土。
2. 管道的掩埋深度,室内不且小于 450mm,人行道处不宜小于 900mm。室外窗越 马路时,当小于 1.2m 时,必须加盖混凝土板,以提供额外保护。
1. 为确保管道安全使用,给水用 UPVC 管道系统使用前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 力一般为管道系统工作压力 1.5 倍,但不得小于 0.6Mpa。
2. 试压前的注意事项 (1) 对粘接连接的管道,必须在粘接 24 小时后方可试水压。 (2) 采用弹性密封件连接时,须填砂、填土埋设后方可试水压。 (3) 试压时严禁从消防栓处加压。
3. 测试步骤 :(1) 管道充水:将管线上所有用水器具的制水阀打开,以便充水时能顺利排气。 用往复泵缓慢地向管道中充水,当阀门中有水涌出时,从低处往高处逐个关掉制水 阀。 (2) 试压: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小于 10min,其间应多次打开阀门排气。当 升至规定压力后,恒定 1h,观察接头处有无漏水现象。1h 后,重新补压试验压力, 15min 内压力降不超过 0.05Mpa 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