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农业发展

通过时雨塑胶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意义

目前,水资源已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危机,到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境地,节水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中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7%,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要用世界上7%的水维持22%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由于水资源不足我国农业每年受旱面积达2~3亿亩,粮食减少约2.5亿公斤,工业产值每年减少1200亿元。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 80%以上,在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约40%,即有60%左右的水不能被作物利用。所以,农业灌溉节水在各行业的节水中是大户,节水首先要抓农业灌溉节水,不抓紧不行,节水灌溉必须靠先进机械设备来完成,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势在必行。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中央[1998] 2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是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出路。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一、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偏远山区因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地貌带来的缺水之苦,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水资源不足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水资源危机势在必行。就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而言,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最具潜力的行业。与传统的灌溉模式相比较,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的实效性,能够帮助农村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排水的少量性来实现农药和化肥功效的最大化发挥,将农业污染的程度有效的降低和控制。

二、农村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高效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实现了粮食增产,亩均增产粮食10%40%,提高了肥料、农药使用效率,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目前,农村正深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原则,根据工程规模合理确定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主体和法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搞活经营机制,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探索由农户自己种植经营的传统小农经济模式向企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发展。

三、农村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1)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运行维护费用高,建设管理资金需求量大,导致了自主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资金不足,影响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标准。

2)规划约束性不强,建设标准不统一。

3)技术服务体制机制不到位。

4)激励政策缺乏,管理机制不健全。

5)耕作土地分散,规模发展受制约。

6)重建轻管突出,设备运行难长久。

四、高效节水灌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明确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既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区域基本水情、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达到农业用水大幅减少、农产品大幅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科学论证水土资源条件,认真做好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工作,做好总体规划,编制好年度实施方案,将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每一年、每一个地块,保证将规划落实到田间地头,惠及到干家万户。

  积极探索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的合理方式,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引导和带动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者投资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

  建立节水补偿机制。政府应在节水灌溉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惠民工程从而提高对农民节水的补偿力度。受益单位也可以直接对用水户进行经济补偿,可将部分水资源由农业用水转化为工业用水,然后将所创造的收益拿出一部分返还给节水灌溉的农户,也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置换的方式补偿农户。

  提高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的认识。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宣传工作,加大農民的素质教育,使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农民清楚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带来间接和直接收益,激发农民对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打造连片示范项目,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高效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土地流转在推动高效节水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集中推广高效灌溉新产品、新技术,促进耕地增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