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水资源目前是全世界的任务。如今水源的匮乏,多地水量的短缺都带来了生命的威胁。我们都知道,水对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构成也大部分都是水。那么依照现今的情况,节省用水量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农业方面的用水量是相较大的,农田面积的广阔、天气、农田情况的不可预估,都是水源用量大的问题。而智能灌溉系统也就是节水灌溉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智能灌溉系统是可以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该系统借助压力或是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不同种类的不同施肥规律和特点,通过管道、喷枪或喷头来形成喷灌,均匀、定量、定时的喷洒在农物生长区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土壤湿度及养分含量信息情况。
节水灌溉系统是全自动化一体系统,具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功能,通过水位和视频监控能实时监测滴灌系统水源状况,及时发布缺水预警,还能及时发现滴灌系统爆管、漏水、低压运行等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报警。还可以对水量计量管理,对耗电、灌水量维护等进行统计和成本的核算。
节水灌溉系统通过科学的运行,节省了一定的用水量,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有效的提高了用水利用率。
性能特点
高抗冲PVC M给水管材除了具有般塑料管材重量轻、水密性好、卫生性能高、施工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外,还具有下述特点。
1.优异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与同规格的普通PVC-U管材相比,抗冲击性能显著提高,能更好有效地抵抗点载荷和地基不均匀沉降。
2.抗水锤能力提高
能有效抵抗水锤,杜绝管线在运动过程中的破坏。
3.耐环境开裂性能提高
能有效抵抗安装和运输过程中对管材的外力冲击。
4.耐化学腐蚀性能强
可用于任何适用于PVC-U管道的场合。卫生性能
时雨塑胶生产的PVC-M饮水用管道,采用无铅配方进行生产,产品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和山东省卫生监测中心等卫生权威部门检测,卫生性能符合GB/T 17219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运输施工方面 ·
1、储存和运输:
( 1)管材在运输时,不得曝晒、沾污、重压和损伤。
(2)管材应合理堆放,远离热源。扩口应交错放置,两米。当露天存放时,必须遮盖,防止曝晒。
2、施工及运输过程优势:
( 1)提高运输可靠性 抵抗外力冲击,PVC- M饮水用管道韧性提高,在运输、搬运、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抵书慎在管材表面造成的轻微划痕不会对管材的使用造成影响。
PVC-M饮水用管道优越的耐冲击性能和良好的韧性,
(2)提高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 可有效降低施工中局部点荷载带来的影响以及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对管材的破坏,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施工环境。
(3)提高管道系统水力学性能
PVC M饮水用管道可以有效吸收由于水压波动而引发的冲击能,提高管道抵抗水锤的能力,从而降低管道的运行风险,提高供水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4)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PVC- M饮水用管道采用胶圈连接和溶剂粘接,安装步骤方法和普通PVC-U 管道一致。
(5)同PE管道相比,施工速度快,对施工环境要求较低,特别是在南方多雨的地方,更具有施工优势。
3、主要连接方式:
(1)粘结剂粘接: dη50mm-dn 160mm管材推荐使用粘结剂粘接连接方式。
(2)弹性密封圈连接: dη63mm-d.800mm管材推荐使用弹性密封圈连接方式。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压力灌溉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
微灌施肥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水源有:河流、水库、机井、池塘等;首部枢纽包括电机、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阀门;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
一、适宜范围
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二、技术要点
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
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保护地栽培、露地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果园一般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2、制定微灌施肥方案
微灌制度的确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
施肥制度的确定
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应首先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
仍以设施栽培番茄为例,目标产量为10000公斤/亩,每生产1000公斤番茄吸收n:3.18公斤、p2o5:0.74公斤、k2o:4.83公斤,养分总需求量是n:31.8公斤、p2o5:7.4公斤、k2o:48.3公斤;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57%-65%,磷肥为35%-42%,钾肥为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亩施n:53.12公斤、p2o5:18.5公斤,k2o:60.38公斤,合计132公斤(未计算土壤养分含量)。再以番茄营养特点为依据,拟定番茄各生育期施肥方案。
肥料的选择
微灌施肥系统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可包括多种有机肥和多种化肥。但微灌追肥的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等肥料,纯度较高,杂质较少,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均可用作追肥。补充磷素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等可溶性肥料作追肥。追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不能与磷素追肥同时使用,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堵塞滴头或喷头。
3、配套技术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可因作物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三、实施效果
1、节水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与畦灌相比,每亩大棚一季节水80-120立方米,节水率为30%-40%。
2、节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40%-50%。
3、改善微生态环境
保护地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空气湿度可降低8.5-15个百分点。二是保持棚内温度。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的次数,棚内温度一般高2-4℃,有利于作物生长。三是增强微生物活性。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技术相比地温可提高2.7℃,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四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五是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4、减轻病虫害发生
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微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
5、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果园一般增产15%-24%,设施栽培增产17%-28%。以原平市设施栽培黄瓜为例,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畸形瓜21%,正常瓜亩增加850公斤;亩增产黄瓜280公斤,亩增加产值共1356元。
6、提高经济效益
水肥一体化技术经济效益包括增产、改善品质获得效益和节省投入的效益。果园一般亩节省投入300-400元,增产增收300-600元;设施栽培一般亩节省投入400-700元,其中,节水电85-130元,节肥130-250元,节农药80-100元,节省劳力150-200元,增产增收1000-2400元。
( 来源:节水灌溉专家 )
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通过灌溉系统给作物施肥浇水,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是迄今为止农业生产最为节水节肥的技术之一。
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一个叫扩散过程。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另一个过程叫质流。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恺易智能水肥一体机是集灌溉、施肥为一体的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其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全生长期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精准供应,具有省肥节水、省工省力、省时省电、增产高效的特点,大面积推广应用,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如叶面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循环式技术模式
该模式是目前节水节肥效果最好的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由控制系统、浇灌系统、栽植系统三部分组成。栽植系统由PVC管道和固定架等构成,PVC管道卧式固定在固定架上。PVC管道的上方钻出等距离的圆孔,用于栽植蔬菜和草莓等作物。浇灌系统由营养液存储装置、循环装置等部分组成。存储罐内存放的营养液体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营养元素及比例专门配制而成的,可以完全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对各种养分的需要。作物栽植后,控制系统会按设定的时间段,启动、关闭浇灌系统。
浇灌系统启动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营养液体在循环装置的控制下,不间断地从PVC管的前端流向末端,再流回到存储装置内。作物也在营养液体循环过程中,吸收到了水分和养分。试验表明,用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栽培草莓,每亩用水仅为40.9方,用肥45.5公斤;与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相比,每亩节水近90方,节省化肥14.5公斤。该技术模式因其技术含量较高,再加上投资也较高,适合在观光园区应用。
滴灌式技术模式
滴灌技术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但将其整合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绝非是将肥料混入到水中那么简单,因为滴水头对水的净度要求较高,一旦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堵塞,致使出水不畅,甚至不能出水。因此,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肥料必须是专用型全溶性肥料,否则,即使对肥料溶解液进行多次过滤,也很难达到要求,溶解在水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在出水控制元件附近凝结,对出水流畅性产生影响,对元件造成损坏。
基质式技术模式
该模式的灌溉和施肥方式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基本相同,草莓和蔬菜等作物本身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也基本相当,不同的是,草莓和蔬菜等作物吸收后剩余的水和养分不是循环利用,而是通过回收装置回收后,再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位于温室边角部位,供种植在那里的作物继续利用。该模式适合于在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如草莓等生产上应用。
重力式技术模式
亦称为微型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是以安装在距地面1.5-2米高处水罐内的肥料溶液自身重力为动力的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只在温室一端安装一个水罐支架,在支架上安装一个容积约两立方米的水罐,以后再根据农户对灌溉方式的需求情况(如滴灌、微喷、膜下沟灌、膜上沟灌等节水技术)安装相应的设备。该模式对水源、水压要求较为宽泛,也不需要通过变频调速满足管路系统对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因此,更适合不便于安装常规地灌设施的规模较小、特别是一家一户生产的需要。
喷施式技术模式
又称叶面施肥技术、根外追肥技术,即将作物所需养分喷施到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气孔予以吸收,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起到调节植物生长、补充所缺元素、防早衰和增加产量的作用。
叶面施肥可以实现直接迅速地为作物供给养分,避免养分被土壤吸附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补充和调节作物营养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如作物生长后期不便进行根部施肥,以及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不利的条件下,如水分过多、干旱、土壤过酸、过碱,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受阻,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复生长,如果以根施方法是很难或不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的,采用叶面施肥则能为其迅速补充营养,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施用量很少,如钼肥,每亩施用量仅几十克,如果根施很难或不可能施得均匀,叶面喷施则能达到均匀的效果。
(本文转载自 今日头条吾谷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夏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今年的小麦价格可谓是高开低走,起步还是比较理想的达到了1.17元左右,但是随着各地小麦的丰收小麦价格未能持续维持高价而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目前小麦价格已经下探至1.12元左右,比开始的时候有5分钱的跌幅,虽然2019年小麦迎来了丰收,但是因为现在小麦的价格比同期下跌了3到5分钱,所以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
近期网上有言论称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将迎来上涨,对此农业农村部也给出了官方预测,认为小麦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小麦价格目前不甚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2019年多地小麦喜获丰收,产量增加导致市场收购竞争压力减弱,商家有压价行为;另个一是因为2019年国家给出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比2018年下调了3分钱,这也带动了市场底部价格的下调。虽然已经在部分地区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但是最低收购价保护的仅仅是农民的基本收益,所以后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农业农村部专家也建议农民把握收粮机会,不要过度惜售,以防丰产不丰收问题的出现。
玉米价格走势主要受供需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需求端,因为我国很大一部分玉米是被养殖端所消耗的,而上半年因为受到了非洲猪瘟的影响的,导致生猪存栏量连续半年持续下跌,玉米需求量逐渐减弱,而到了下半年生猪存栏量恐进一步下跌,玉米需求量将会进一步下降,从这一方面考虑后续玉米价格将有可能出现持续下跌。
再就是供应端,今年影响玉米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的巨大影响,因为南方和中部地区相继受到了草地贪夜蛾的虫害,玉米产量恐下降,市场看涨的预期增强,再加上现在正是去年农民去年玉米存粮的减弱,新粮还未上市的时间,“青黄不接”之际玉米价格相比往年不管是产区还是销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是考虑到后续生猪存栏量的持续下跌,再加上新粮的上市以及目前库存玉米充足,下半年的玉米价格将继续维持供需相对平衡状态,玉米价格也难以出现大幅上涨。所以建议现在手里还有存储玉米的农民趁现在价格还比较理想早日出手,一方面防止后续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防止夏季多雨玉米发生霉变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转自 今日头条果然悠 ,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优点
1、灌溉用水效率高。
滴灌将水一滴一滴地滴进土壤,灌水时地面不出现径流,从浇地转向浇作物,减少了作物的棵间蒸发。滴灌水的利用率可达95%。一般比地面浇灌省水30%~50%,比喷灌省水10%~20%。
2、可方便、灵活,准确地控制施肥数量和时间。
根据作物需求营养规律进行针对性施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实现精准施肥。
3、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保护环境。
水、肥被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最发达部位,可充分保证养分的作用和根系的快速吸收。
4、节省施肥用工。
特别对保护地内栽培的作物尤为明显,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可节省大量劳动力。
5、有利于应用微量元素。
金属微量元素通常应用螯和态,价格较贵,而通过滴灌系统可以做到精准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
6、灌溉均匀。
灌溉系统能够做到有效地控制每个灌水器的出水流量,因而灌溉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7、提高农作物产量。
灌溉可以给作物提供更佳的生存和生长环境,使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增产幅度达30%~80%。
8、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灌溉可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减少蔬菜农药残留量,提高了蔬菜品质。
众所周知,正在生长中的作物比如缺少必要水分或养分,其生长必然会很艰难,产量和质量也不会理想。所以,在各大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做好水肥管理是广大农民朋友都相当重视的工作。然而,水肥管理并不好做,而且常常由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农民朋友还做了很多的无用功。幸好现在人们将水肥管理进行了有机整合,提出了一种叫做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农业措施,实现了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水肥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为作物高产和优产带来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实时监测地大葱的种植环境,实现智能化、定时定量的灌溉,其中包括系统云平台、视频监控系统、采集终端、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电磁阀、田间管路等。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到托普智慧农业云平台,并快速进行统计分析,解决了工作人员对数据的采集分析需求,并确保了数据采集的精准、快速、全面。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和电脑端远程实时查看地现场视频、水肥流量统计数据,也可远程手动设置水肥参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
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山东时雨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行业的高新企业,专门生产农业仪器、pvc、pe等等的厂家。那么想要购买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用户,可以先咨询托普云农的工作人员,将您的要求告诉我们,我们会为您准备最适合的设备。
1 、出水流量太小
A. 进水水压太低
B. 罐体内污染物太多
A. 增大进水水压
B. 反冲洗
2、 前后压差大于0.07MPa 罐体内污染物太多 反冲洗
3 、反洗过程过于频繁
A. 系统流量太大
B. 原水太脏
C. 反洗不彻底
A. 调整到合适流量
B. 处理原水
4 、反洗不彻底
A. 反洗水压太低
B. 杂质粘度太大
A. 增加水压或适当关闭出水口阀门
B. 延长反冲洗时间
5、 法兰接口处漏水
A. 过滤器法兰和管路法兰间出现空隙
B. 法兰或垫片受损
A. 减小管路法兰与功率器的距离,或增加法兰垫片
B. 更换法兰或垫片
6、 丝口连接处(反冲口、排污口等)漏水
A. 过滤器丝口和管路丝口间出现空隙
B. 连接件受损
A. 增加密封件(生料带等)
B. 更换受损件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与传统模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实现了水肥管理的革命性转变,即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浇地向浇庄稼转变、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转变、水肥分开向水肥一体转变。因此,有专家指出,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
喷头是将有压水喷射到空中的部件。喷头的射程大小同水的压力高低直接相关。低压喷头工作压力为0.1 ~0.2兆帕,射程为5~14米,又称近射程喷头;中压喷头工作压力为0.2~0.5兆帕,射程14~40米,又称中射程喷头;高压喷头工作压力为0.5~0.8兆帕,射程在40米以上,又称远射程喷头。
常用的结构型式有单列和多列孔管式喷洒器,折射式、缝隙式和离心式固定喷头,以及摇臂式、叶轮式、垂直摆臂式、反作用式和全射流式旋转喷头等。
摇臂式
应用较广的一种。它是在喷管上方的摇臂轴上,套装一个前端设有偏流板(挡水板)和导流板的摇臂(图2)。压力水从喷管的喷嘴中喷出时,经偏流板冲击导流板,使摇臂产生切向运动力绕悬臂回转一角度,然后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并撞击喷管,使喷管转一角度,如此反复进行,喷头即可作全圆周转动。如在喷头上加设限位装置和换向机构,使喷管在转动一定角度后换向转动,即可进行扇形喷灌。这种喷头结构简单。但在有风和安装不平的情况下,会由于转速不匀而影响喷洒均匀度。在振动情况下运转不正常。适用于固定式中压喷灌系统。 垂直摆臂式喷头利用水流冲击垂直摆臂前端的导流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喷头作间歇旋转运动,摆臂靠其后端的配重回转。喷头转动一定角度后,靠轭架滚轮与限位器配合通过传动杆推拉喷嘴前方的反转臂,使其切入或离开喷嘴射流,迫使喷头迅速反转。这种喷头具有受力均衡、工作平衡可靠、射程较远、流量调节范围大等优点,使用日益广泛。但所需压力较高,结构较复杂。
全射流
利用射流元件的附壁效应,将喷嘴作为射流元件,使水流偏离喷嘴中心轴线,从而形成水流对喷头的反作用力矩,推动喷头旋转。用换向器开闭射流元件控制孔,即可切换水流使喷头反转,实现扇形喷灌。步进式全射流喷头是用一个间歇机构控制射流元件,使水流间歇地由直射切换为瞬间的弯射状态,从而使喷头受到间歇的反作用力矩而作步进式的旋转运动。
折射式
使喷嘴射出的水流,射到散水锥上被击散成薄水层向四周折射。是一种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的固定式喷头。有外支架式、内支架式和扇形喷洒式等类型(图 3)。压力较低,广泛用于苗圃、花园的固定式灌溉系统和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的自走式喷灌机上。 叶轮式喷头又称涡轮涡杆式喷头,是利用主喷管下方设置的副喷管射出的水流,冲击其前方的叶轮旋转,并带动喷头连续转动,通过换向机构实现扇形喷灌。这种喷头转速平稳,受风和振动的影响较小,但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